当前位置:梦玉>其他类型>重生七零:我在林场当知青> 第三百零八章 有出息的花花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零八章 有出息的花花(1 / 3)

知青队今年有了拖拉机和牛马套,作业方式就跟去年有了很多不同,主要体现在集材运输方面。

原本是人工抬木头,集中堆放后通过冰沟向山下滑放。

这种费时又费力,还特别危险,一不小心就会出生产事故。

如今采用机械集材和牛马套集材,工作效率高,作业速度快,节省人力,而且更安全。

盛希平跟几个骨干开了会,将知青队这六十来人分成几组。

采伐组由王建设、郭永平、于帅军带领油锯助手,专门伐倒树木。

之后是张志军、潘福生带一部分人,专门成立桠子组,抡着斧子打枝。

后面紧跟造材组,用弯把子锯造材,尽量造长材,不造短材。

造材后是集材,陈维国和盛希平轮换开拖拉机、大碱场的套户赶爬犁。

牛马套集材,人走在牛、马套子左侧,既安全,又能协助牛、马坐坡。

爬犁在山场停稳后,由造材组的人,将需要集材的木头(长材)大头搬滚到爬犁上,固定好。

然后由套户赶集下山到楞场卸下,再由归楞组的人归楞。

拖拉机集材,就是把原木用锁带锁在索引架上,在地面上拖集。

这种方式一次性可以拖拽很多根原木,原木在地面上形成扇子面儿的形状,所以也叫扇子面儿式集材法。

但是这种方法对作业区内幼苗、幼树、保留树破坏极大,所以比较适合皆伐。

而对于那些采、育兼顾的作业区内集材,则是要求拖拉机不准离开集材道,绞集时必须单根抽,凑足载量后一起绞上搭载板运到装车场。

知青队这几个油锯手、拖拉机手,都是今年刚培训领证的新手。

最开始场里不放心,专门安排了生产场长和安全员到现场看着。

盛希平等人虽然是新手,可干起活来半点儿不比老手差。

年轻人有的是力气,干活不光稳当还快。

生产场长跟着看了四五天,发现知青队这边干活的速度很快,效率也高,立刻就安排其他工队的人过来学习。

在林场几個工队中,推广知青队的作业工序和方法。

山上干活无异是枯燥无聊的,唯一放松休闲的时间,也就是每天晚间吃完饭,大家伙儿凑到食堂,胡吹一气侃大山。

转眼间,工队在山上就干活快俩月了,山上又下了好几场雪,气温也越来越低。

零下三四十度的山林里,林业工人穿着大棉袄二棉裤,头戴皮帽子,脚下穿着毡袜子、大棉鞋。

顶着风冒着雪,喊着嘹亮的开山号子,将一棵棵大树伐倒,然后运送出山,输送到各地,支援国家建设。

工人们在山上拼了命的干活,职工家属们在家里都悬着一颗心,天天盼着丈夫和孩子平安下山。

“妈,那个期末考试已经完事儿了,学生今天就放假,我们可能还得再过七八天。

你不是说要包粘火勺么?赶紧把米泡上,正好泡几天推了磨,估计我也放假了。

我和云芳云菲一起动手,咱娘几个一天就包完了。”

十二月二十五号下午,小学期末考试结束,周青岚挺着个大肚子,一手扶着腰,推门进屋,跟张淑珍说道。

之前刘玉江给盛家送来了不少粘苞米碴子、粘高粱啥的,张淑珍就说要留着包粘火勺吃。

这粘火勺就是用各种黏性的粮食,比如大黄米、粘苞米、粘高粱、粘谷子等,加上水泡三五天,然后送到磨坊去推水磨。

推回来将黏面子装入面口袋中控水,控到一定程度后,将黏面子倒出来装盆里,用力揉到有一定弹性、柔软不沾手的程度。

然后用一小团黏面子,里头裹上用糖精煮过的小豆馅儿,按扁。

锅里放上鏊子,烧干锅,待鏊子烧热了,把粘火勺摆在鏊子上烙熟就行。

这活很繁琐,一个人干不了。

之前学校没放假,周青岚和盛云芳盛云菲都没工夫,所以张淑珍一直念叨,始终没泡米,就是想着等学校放假了再说。

今天学校总算考完试了,周青岚一进门就赶紧跟婆婆提起来。

“正好,趁着我还没生,赶紧把粘火勺包出来。

要不然等我生了孩子,又要伺候我坐月子,又要包粘火勺的,忙不开。”

周青岚一边说着,一边解开围巾,十二月末天气贼啦冷,出门都得捂严实了。

“泡上了,昨天我就把米泡上了。”

张淑珍一见儿媳妇进门,赶紧拿了条干净毛巾上前,给儿媳妇打扑身上的雪。

外头又下雪了,雪挺大的,从学校走到家这一段路,周青岚的头顶和肩膀上就落了薄薄一层雪。

“你今天感觉咋样啊?肚子疼不疼,有没有一阵阵肚子发紧的感觉?”

离着预产期也就剩十来天了,最近张淑珍天天都问,就怕儿媳妇头一胎没经验,万一有点儿啥闪失可不得了。

“妈,我没事儿,哪哪儿都挺好的,也没觉得肚子疼。反正就是累点儿,没啥。”

周青岚笑笑摇头,她怀相确实不错,这孩子除了怀孕初期折磨人,总吐之外,就没别的毛病。

怀孕到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